2012年1月20日 星期五

Cocktail Party 系列 (2)~ Orzo in Lemon Cups

        快過年囉!雖然俏媽咪在紐約,感受不到什麼過年氣氛,但暖暖的心意不變,在這兒先給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有個好運當頭的龍年、事事順心如意!




        趕在過年前夕,再分享一道模樣甚是可愛的點心,如果在長達七、八天的春節假期裏,吃膩了油滋滋的年菜,試試這道頗具巧思,放在檸檬杯裏的小點心,也別有一番風味喔。

主要材料 -- Orzo
       
        話說俏媽咪可是 Food Channel 的忠實觀眾,這道小點心可是俏媽咪一邊健身運動、一邊看節目時學會的。它主要的成份其實是一種名為 Orzo 的 Pasta;沒錯,這看起來很像米的 Orzo,其實是一種義大利麵。俏媽咪還記得第一次在電視節目中看到大廚們介紹 Orzo 時,她的說法和解釋是這樣的:Orzo looks like rice, but actually it is pasta, because it is pasta.  當時俏媽咪忍不住噗嗤一聲笑了出來,因為這句話有很嚴重的邏輯上的謬誤,說了半天,等於什麼也沒有解釋到.....


        哎唷!美食節目嘛,不需要這麼嚴謹,就趕緊來介紹 Orzo 該怎麼烹調才來展現它的美味。既然Orzo 本身就是一種 Pasta,所以其實它的作法和一般義大利麵沒啥兩樣,將水煮沸之後,先加點鹽和橄欖油,倒入 Orzo ,煮到熟透為止。但這道小點心,只在小小檸檬杯裹裝入份量不多的 Orzo,所以俏媽咪認為還是得多花點功夫,充分呈現它的美味,讓您的貴客在淺嚐第一口之後,就讚不絕口。有了這幾樣看似不起眼的材料的襯托,Orzo 頓時從平凡無奇的麵食變身成為精緻佳餚喔 -- Chicken Stock, Pancetta, Ricotta Cheese and Onion。


       還記得俏媽咪前曾介紹過 Pancetta 嗎?它其實就是一種 Bacon,但Smoky Flavor 更為濃郁,而且超市裏所賣的大多沒有切成薄片,你可以依自己的喜好切丁、切片,口感更佳。至於 Ricotta Cheese ,它的味道簡直就和優格沒有兩樣,十分清淡、鮮美的牛奶味,吃起來的口感十分綿密,而且沒有任何鹹味,因此把它加入煮好後的 Orzo ,更能增加它的爽口滋味。接下來就要介紹作法囉。

作   法

       俏媽咪先將切丁的洋葱和 Pancetta 放入鍋內,用橄欖油炒出香味後,倒入 Chicken Stock,煮沸後,再加入 Orzo。為了保持 Orzo 滑 QQ 的口感,俏媽咪建議一次不要加入太多的 Chicken Stock,而且在煮的過程中,還要不時的攪動和察看,以免水份一下子就被 Orzo 吸乾了而整個煮到糊掉了,那可就徹底失敗,得從頭來過了。Orzo 從下鍋到煮透之間,不超過十五分鐘,所以千萬不要走遠了,要時時盯著它喔!

        除了鍋子裹正在煮得沸沸騰騰的 Orzo 之外,這會兒該來準備 Lemon Cups。第一步呢,要先想個辦法讓圓滾滾的 Lemon 可以穩穩的站著,所以將 Lemon 的一端切掉一小部分,千萬別切掉太多,免得造成個大空心,待會放入Orzo 時,會變成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窘樣......像照片裏的檸檬,俏媽咪只切掉了一小部分,可以好端端的站著,就小功告成了。


        第二步呢,就是得將 Lemon 的另一端挖個小空心,挪出足夠的空間,待會才能將美味的 Orzo 裝進去。這是道小點心,不是主食,不需要裝太多的 Orzo,因此別貪心,不需要挖得太深,同時也小心別傷到自己的玉手喔。


好了。“小杯子”準備好了,現在該回過頭去察看一下Orzo 的進度。嚐一下 Orzo 的味道,嗯!恰到好處,軟硬度也正好,可以關火準備起鍋了。不過在盛入Lemon Cups 之前,再增添兩樣材料,讓它的味道更具特色,一是 Lemon Zest,另一則是伴入 Ricotta Cheese。這會兒真的是大功告成了!


瞧瞧它古椎動人的模樣,是不是讓妳很想捲起袖子,自己動手試試看呢?


祝大家有個輕鬆、悠閒、平安、健康,體重沒有增加太多的新年假期!

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曾有人在訪談被喻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家 ﹣Jascha Heifetz 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麼當今著名的音樂家,不是猶太人?就是亞洲人?是因為這兩種民族的音樂性特別好?還是另有其它的原因?Heifetz 的回答也很妙,他說:那是因為這兩種民族的文化和傳統,比較強調“服從” (Obedience),倒不是他們的音感特別好或者特別有天賦。這句話之所以讓俏媽咪印象深刻,正是因為它一語道盡了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不為人知的付出和辛苦。




(照片:"Teaching Genius" 這本書是講述 Dorothy DeLay 的故事。Dorothy DeLay生前曾是世界知名的 The Juilliard School 的小提琴老師;她更著名的事蹟則是被喻為 "Violinist Maker"(請看清楚,不是 "Violin Maker"喔), 當今知名的小提琴家,從Itzhak Perlman、Hadja Salerno-Sonnenberg、Gil Shaham、Midori 以及Sarah Chang,都曾師承她的門下。本書的作者花了十年的時間,親自到 The Juilliard School (包括 Pre-College 和 College )還有 Ms. DeLay 的家中觀察她的授課情形,書中還十分生動的描述在外等候的家長之間的明爭暗鬥,當年的現場實況透過作者有趣又銳利的筆法活生生的還原。有興趣知道該怎樣教出世界頂尖的音樂家嗎?這可是本不得不讀的好書喔!)
 
        你看過郎朗的自傳: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俏媽咪看完之後,一直縈繞在腦海中的疑問是:為什麼他的父親從他兩歲時開始,就為他決定了未來人生的路?而且一路走來,似乎沒有任何猶豫和懷疑?成為世界頂尖的音樂家,何其不易,需要多少主客觀條件的配合,更是個萬中選一的“豪賭”。俏媽咪沒有那樣的慧眼,能在兒子兩、三歲的年紀,看出他的天賦在哪兒;更沒有那樣的魄力,像父權時代的父母那樣,為孩子決定他未來的人生。但儘管如此,正確而且健康的學習態度絕對是必要的,學習任何一樣才藝、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應該要認真執著,加上全力以赴。漫漫音樂路上,儘管沒有為人稱道的成就,但養成這樣的學習和處事態度,不也是另一種收穫!

        在這樣的信念下,Justin 三歲半時,俏媽咪找到一間音樂班,提供各式各樣、各種不同程度的音樂課程。當時他們只收四歲以上的孩子,不過例外的讓三歲半的 Justin 參加他們的 Trial Program,這個課程只有四個星期、四堂課,每堂課半個小時,目的在於讓孩子,也讓父母了解孩子究竟喜不喜歡,或者年紀是否夠成熟了,可以開始學音樂了。這倒是十分貼心的設計,用最直接的方法測試一下孩子的反應。看他怡然自得的、似乎充滿興趣的經歴了四堂課,就這樣,四堂課之後,俏媽咪為 Justin 租了把尺寸最小最小的小提琴 ﹣十六分之一,它的大小看起來實在和玩具沒什麼兩樣,開始了他的音樂之路。俏媽咪依稀記得,正式上課的第一天,小小年紀的 Justin,提了把迷你的小提琴走進教室時,年輕漂亮的女老師笑彎了腰.....

        儘管一開始,俏媽咪為 Justin 選了時間最短的課程 ﹣三十分鐘,但對一個還不到四歲的孩子來說,要他專心一意的站足三十分鐘,還要仔細聽老師講解手中這把奇形怪狀的東東,該怎麼拉出聲音來,著實不容易。不希望在孩子還沒有認識音樂之前,就因為這些“酷刑”而使他喪失興趣,俏媽咪決定:我和 Justin 一起學小提琴,我來當他的伴,陪他一起長大!




(照片:Justin 五歲時,獲選參加音樂班所舉辦的 Honor Recital,表演開始之前,看他依然故我的調皮模樣,就知道他一點也不緊張!)

        俏媽咪又在歌頌自己的偉大了?! 絕無此意,俏媽咪藉由這段歴程想要分享的是:陪伴孩子學習,陪他一起長大,真的很重要。俏媽咪小時候家境小康,我的父母省吃儉用的讓家裹四姐妹學了許多年鋼琴,可小提琴~~卻是從來沒有踫過。它究竟有多難?我可不希望往後在陪孩子練琴時,只一昧地責怪孩子拉得實在有夠難聽,卻從不知道這當中有多少艱難的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上手的。正如俏媽咪在上一篇文章“天冷好個讀書天”裹頭所談到的,為人父母者,自己成天上網、看電視,只會責怪孩子沒有好的閱讀習慣。言教不如身教,說得容易,實在不容易身體力行,但俏媽咪決心要做個身教重於言教的媽咪。嗯!就這樣,俏媽咪自個兒也買了把小提琴,打從 Justin 開始學琴的第一天起,我倆就一起上課、回家一起練習。四歲的孩子,難免鬧脾氣,當他上課時顯得興趣缺缺時,俏媽咪就賺到了,老師集中全付火力“栽培”俏媽咪;練習時間到了,俏媽咪一馬當先拿出小提琴,當 Justin 意興闌跚時,沒關係,媽咪練給你聽,要看清楚喔,手指頭是這樣擺....... 這也未免太辛苦了吧!這點俏媽咪倒不否認,但這段經歴讓我真的了解習琴的不易,往後當 Justin 遇到練習瓶頸時,體諒代替了責備,讓孩子知道有困難時,可以求助於父母,不會換來一頓責罵,這在親子關係的建立上,應該是最基本的第一步吧。

        所幸這樣的苦日子只持續了一年,一年不到的光景,俏媽咪眼睜睜地看著 Justin 突飛猛進,到了我再也趕不上的進度時,我知道:可以歇歇了。自此以後,俏媽咪的任務,除了帶著 Justin 上課、上課時幫他作筆記,才不會剛回到家就已經忘得一乾二淨了;還有外加陪練,提醒他老師曾經提點過的重點。除此之外,Justin 學習音樂的 Journey ,俏媽咪能幫他的實在有限,全靠他自己和老師的努力了。(待續)     

2012年1月15日 星期日

我家有個音樂小天才?! Oh! Well! Not Really.....

       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學音樂?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儘管我家少爺 Justin 今年才十二歲,但學音樂的歴史已經有八年之多;經過這麼些年的思考和找尋答案,仍然不得其解,可也就這麼渾渾噩噩學了八年。




(照片:鋼琴家郎朗的故事,似乎已經成為每個學音樂的孩子,不!是這些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讀的教材。他曾經走對的、走錯的路,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前車之鑑!)

       先說說這條“不歸路”是打哪兒開始的好了。俏媽咪喜歡音樂,雖然對古典音樂十分偏愛,但喜歡的音樂屬性倒也不限於古典音樂;俏爹地更愛音樂,雖然他從沒正式拜師學過任何樂器(俏媽咪小時候倒還紮紮實實的學了好多年的鋼琴),但音感極佳,三不五時買些CD和書籍來看,對古典音樂的了解深度,還頂不賴的!正如同俏媽咪之前曾在 "Education? What does that mean?" 當中提到,“教育”的意義,應該是提供孩子各式各樣的機會和環境,讓他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了解自己。再加上,音律之美,自古以來多少人為它歌功頌德;能從自己的指尖滑出優美的音律,那種快感,不是不憧音樂的人可以體會和想像的。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真心感受這種無法言喻的美。所以囉,俏媽咪就在這樣的思維下,讓 Justin 從不到四歲的小小年紀,開始接觸小提琴;Justin 五歲時,百般央求俏媽咪讓他多學一樣樂器 ﹣鋼琴,只因為他每天看俏媽咪的手指在黑白琴鍵之間移動,竟然可以產生比小提琴更美妙的音樂(Oh! Well! 這絕不是因為鋼琴的聲音比小提琴優美,這全是因為 Justin 當時才習琴一年,拿的是八分之一的小小提琴,他的演奏品質,可以想像,呵呵)他說,他也想試試。但俏媽咪不貪心,堅持不肯,學得雜不如學得巧;直到 Justin 七歲了,仍然對鋼琴懷抱著高度興趣的態勢下,對於俏媽咪百般的“恐嚇”(像是:每天練完小提琴加上鋼琴,你就沒有時間出去玩囉;下定決心要學任一項才藝之後,不可以輕言放棄,媽咪不可能同意你在一年之後告訴我:對鋼琴失去興趣,不想學了!)絲毫不畏懼與退縮,就這樣,俏媽咪不但換了鋼琴、請了鋼琴老師,更糟糕的是,從此以後,俏媽咪一家是徹底的沒了週末、沒了假日。

        再說說 Justin 的學習小成就好了。雖然自從 Justin 七歲之後,兩樣樂器並進,但因為小提琴起步的時間比起鋼琴早很多,所以二者之間的主從順位,立即可見。九歲開始,小提琴老師建議 Justin 可以出去見見世面,參加比賽,就這樣,他參加了數個小提琴比賽、一次鋼琴比賽、一次大師班 (Master Class) 的選拔,從銅牌、銀牌,到金牌,各式奬牌、獎狀塞滿了他專門收集這些寶貝的抽屜。十歲的時候,在和小提琴老師商量之後,決定讓他去試試紐約三所知名音樂學院的 Pre-College Program,那是專門提供給十八歲以下的孩子(最小年齡則沒有限制,有本事,兩、三歲一樣可以來考考看喔)的音樂課程,上課時間則是星期六整天,和一般學校的時間不相互衝突。Justin很順利的被 Manhattan School of Music 和 Mannes School 錄取,雖然最後因為一些因素,兩所學校我們都選擇了放棄,但這樣的成果還是對 Justin 過去這麼些年來的努力,作出了最好的肯定。




(照片:2008年,Justin 參加小提琴比賽得到金牌獎,於 Carnegie Hall 舉行的 Winner Recital 中表演。照片中為 Justin 伴奏的鋼琴家,正是他的鋼琴老師) 


        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學琴有八年之久,現在又在練習及挑戰什麼樣的曲目呢?這個問題其實可能會因人而異,視教琴老師自己的學經歴而定,每位老師都有自己拿手的曲目,但有些曲子可說是必學的,妳只要一聽到這個孩子正在學某一首曲子,大約可以猜想得到他的程度到哪兒了。Justin 目前正在學習的 Etude (練習曲)的教本有: "Scale System" (by Carl Flesch)、 "Shifting the Position" (by Sevcik) 、"The School of Violin-Technics" (by Schradieck)、 "42 Studies" (by Kreutzer) ,每一本都有不同的重點,有的是專門練習音階和琶音、有的則是專門為了練習把位的移動,其中一本更有趣了,專門練習手指的輕盈度而寫的。至於正在學習的曲目,則包括:
1. "Symphonie Espagnole", 3rd Movement, by Edouard Lalo
2.  Sonata No. 1 in G Minor, S. 1001, Fuga, by J. S. Bach
3.  Caprice No. 20 in D Major, by Nicolo Paganini
雖然小提琴老師一再提醒 Justin,鮮少有人同時學習三首曲子,尤其是這三首都以“難度”而知名,但這個孩子大約是徹底承繼了俏媽咪的基因,越是困難的事,他越有興趣,堅持不肯停下腳步,硬是同時苦練三首曲子!

        您可能很好奇:要怎麼帶四歲的孩子學習號稱最困難的樂器 ﹣小提琴呢?他每天該練習多久?怎麼練?俏媽咪將在下回細說分明。(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