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4日 星期五

From "Problem of the Week" to "Solution of the Week"

(二)小班制教學與能力分班

       這個特色大約是所有私立學校的共同賣點,雖然不足為奇,但不影響其重要性。每個孩子都有他的潛力及長處,也都是獨一無二的,正因為如此,小班制教學,才能讓老師有餘力關注到每個孩子的需要,應該是成功教學的第一步。


(照片:中央公園裏著名的 Conservatory Water。五年級的 Science Project,每個小朋友自已利用可以回收的資源,像是寶特瓶等等,製作小型帆船,然後一起到這兒來測試,看看誰的帆船可以划得最遠!)        

      談到能力分班,我們都曾經是「受害者」,沒想到俏媽咪的教育理念卻是如此的「開倒車」?但俏媽咪主張能力分班的理由,不是為了升學考試,而是為了「因材施教」的第一步;如果不將天份相同或相近的孩子放在一起,給予適合他們程度的教材,又如何能讓孩子依照自已的步調,自在的學習呢?儘管曼哈頓私立學校的小孩都是經過 ERB 考試所「篩選」出來的,但單就學科(智育)方面的表現,幾年下來仍有相當大的差異。


        在 Justin 的好友裏,有不少孩子從小語文能力很強,從閱讀能力、編故事、寫詩,真不知他的天份從何而來?當別的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還在念簡單的讀物時,有些孩子已經是從 Harry Potter 念到 The Lord of the Rings,一本接一本的愛不釋手;相對的,有的孩子則是天生的數理小天才,儘管才小學二年級,一道和機率有關的問題,他可以在沒有經過師長或父母指導的情況下,輕易的解答,同時他的解題方法打敗了高年級的學生,得到 “Solution of the Week”。將這些天份迥然不同的孩子,只因為年齡相同而放在同一班,給他們同樣的教材和功課,這種「大鍋飯」的教學方式只會讓天賦不足的孩子追趕的很辛苦,又讓頗具天份的孩子感到枯燥和無奈。



S.D. School 為了引起孩子對於數學的興趣,同時也讓孩子知道:數學絕不只是加減乘除而已!於是,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每個週末,學校都會設計一道題目,名為”Problem of the Week”,每一道都是頗具挑戰性與趣味性的題目,小朋友自由參加;然後再由所有參與的小朋友中選出一位解法最棒的公告出來。並且採取積分制,答對一題得一分,被選為 “Solution of the Week” 可以得到三分,積分達到一定標準者,就可以參與每三個月一次的 Pizza Party,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作為鼓勵。下面這道題目是本週的 Problem of the Week,有興趣的話,不妨試試看喔!



                  
One day a class asks their math teacher how many children she has.  Instead of telling them the number, she gives them a puzzle to solve: ”My children all live at home and are all in school (grades kindergarten, age 5, through grade 12, age 18).  The product of their ages is 60,060.”  How many children does the math teacher have?  

        俏媽咪以為,一個班級內最適當的人數,應該控制在十人以下;而語文和數學是最需要能力分班的,能力分班的方式,當然不是一試定江山(再說,俏媽咪以為,小學教育裹根本不應該有考試),而應該綜合孩子過去一年的表現,依照他的資質和天份來編班。在S.D. School,學校早在開學之前,就依照每個孩子過去一年的表現,在英文課及數學課實行能力分班;但學校從不曾告知家長:你的孩子是在「資優班」或「普通班」,當然更不可能讓孩子知道,因為能力分班的目的在於教學,不在於為孩子貼上「資優」的標籤。當然,這些聰明又斤斤計較的家長,仍然很快的就明白了自已的孩子被分配班級的程度,三不五時的會看到穿著打扮整齊的家長,一大早便到學校裹找校長或Upper/Lower School Principal,會談的目的是什麼呢?咱們就不需要挑明了說。對於這種能力分班的事,美國家長們的在意程度比起我們是絲毫不遜色的;或者說,既然花大錢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何嘗不是想讓孩子得到更充實的教育環境,他們錙銖計較的程度超乎我們的想像,但也是可以理解的。 


後記:Justin 的答案是~~5個小孩,年齡分別是6, 7, 10, 11, 13歲;等到下星期二學校公佈答案後,再為大家 update!





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Elbows off the table, please!

        雖然說:兒女的人生不是父母人生的續集等等;為人父母的責任,儘管不是將孩子的未來都設定好一個個框架,讓他們毫無選擇的照表操課,但至少也應該像個 Tour Guide,告訴他們可能的行程選擇;當然,這兩者之間的界線在哪?實在難以拿捏。Justin 三歲時十分幸運的進入 The Albrook School ,是當地有口皆碑的好學校 (from Pre-School ~ 6th Grade);學齡前這三年的黃金時光,俏媽咪見識也體會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搬進紐約曼哈頓區,幸運之神又再度非常眷顧我們一家,讓Justin 進入我們心目中理想的學校。看著Justin每天在成長、學習,經過這麼多年的「實戰演練」,俏媽咪心目中的理想學校的雛型逐漸浮現...。


       終於要談到正題了:我為什麼選擇送兒子去私立學校?不少人或許會以為:孩子念什麼樣的學校,通常是父母喜歡拿來炫燿、或者直接作為「社會經濟地位」的表徵;Oh! Well! 或許真是如此,但俏媽咪還不至於如此膚淺,俏媽咪可是紮紮實實的參觀了公立學校,又跑了不下十所私立學校後,才作出的慎重決定。以下這些特色,都是俏媽咪以為 Justin 現所就讀的 S.D.School十分難能可貴的教學特長,在教學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俏媽咪承認,這些特點確實很難在公立學校中實現。所以囉,除了忍痛花錢之外,好像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照片:Justin 和他的同學正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一間展覽室裏作 Weekend Homework--History(四年級);那是大都會博物館所展出的美國殖民地時代歴史特展,包括當時的建築風格、屋內擺設、習性喜好、及著名歴史人物等。剛好學校四年級的歴史課在學美國殖民時代,於是Justin 週末的功課便是到大都會博物館參觀,同時寫出及畫出他們觀察到的殖民地時代的十大建築特色,別忘了還要簡單說明緣由喔。俏媽咪還記得那天外頭只有華氏10度(相當於攝氏零下12度)的低溫,我拎著幾個小毛頭一起到大都會博物館做功課,之後在博物館中庭的玻璃屋裏享用熱巧克力,外頭的陽光大辣辣的,透過玻璃窗照進來,配上熱巧克力,嗯~~竟有說不出的溫暖甜蜜!)

(一)道德與禮儀教育
       
       回應俏媽咪之前幾篇文章中曾提問的問題:為人父母者,究竟「應該」或「可以」期待學校教育帶來什麼樣的內容與成果?許多數理、文化等高深的知識,真的不急在小學階段就「傾囊相授」,但正確的價值觀和基本禮儀,卻是不論在任何年齡開始教導孩子,都不嫌早。


       我不想、也不喜歡用像是「道德淪喪」的大帽子或者這麼聳動的字眼,說明現在學校道德教育的失敗;但現在的孩子,小的可以從三、四歲談起,大的嘛,即使是大學生也差不多一個樣,不懂基本禮節、不知該如何進退應退。從每天的基本問候、最起碼的餐桌禮儀,乃至和朋友或長輩、上司對談時應有的進退,全然不知。真的!寧可每天少上十分鐘的數學、自然科學或者任何一門學科,也應該灌輸孩子一些基本的道德觀和禮儀教育。
      
       Justin 現所就讀的 S.D. School,每天早上第一門課就是道德教育,儘管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鐘,但日積月累及潛移默化的效果,是相當可觀的。他們所設計的道德教育,倒不是像咱們以前的公民與道德課一般,很八股或教條式的列出生活守則,甚至還得背誦以應付考試(在我們受教育的那個年代,想想真的很有意思,什麼都要考、也什麼都可以考,從國文、數學,到音樂、美術,對於這種背誦及考試教育,真是無言以對);而是將全校學生分成K(幼稚園大班)~三年級、四~六年級、及七、八年級,分別在不同的地方集合,然後聽老師說些發人深省的生活小故事。從七年級開始,每個學生都會輪流到低年級學生的集會場所,作個小小的演說,說任何一件發生在自已身上的親身經歴,同時告訴大家,從這件事裏,你學到了什麼。這樣有智慧的課程設計,真的讓俏媽咪由衷地為這所學校大聲喝采! 
       
        最令俏媽咪印象深刻的是,一天 Justin 放學回來後轉述當天聽到的小故事,是一位老師在大學畢業後,花了一年的時間到非洲一個十分貧窮落後國家當志工的故事,老師一邊展示照片,一邊說著她的所見所聞。回家後,Justin 只想著數數他的 Piggy Bank 裏存了多少錢,因為那兒的小孩沒有錢買紙筆,實在讓他不敢相信,他想買些紙筆寄去送給他們。若干年後,學校發起了捐款,幫助當地一所小學興建新的校舍,得到了熱烈的迴響。 
       
        至於餐桌禮儀,那真的是「實地教學」。因為 S.D. School 全校師生都在餐廳用餐,每天的午餐一定包括三道餐點:前菜(沙拉)、主餐、甜點(水果)。每桌有六~八位不等的學生加上一位老師,老師除了照顧學生用餐、和學生話家常之外,教導學生餐桌禮儀才是他的真正任務,像是:坐下來之後應立即將餐巾放在大腿上;刀叉的使用方法;手肘不可以分得太開、更不可以放在桌上;吃飯時嘴巴要閉緊以免發出聲音;說話應儘可能壓低音量;don’t talk when your mouth is full...等等。
       
       更可愛的是,學校老師們一律稱呼孩子們的 Last Name (Family Name),因為記住別人的 Last Name,並且稱呼對方Mr., Mrs., or Ms. ~~是最基本的禮節,如果哪個孩子看到師長只是簡單說聲 “Hi”,那就.....老師會停下腳步和這位幸運的小朋友懇談一番。許多次俏媽咪帶著 Justin 和他的朋友們出去玩,經常會受到旁人的誇讚:這幾個孩子幾歲?小小年紀能有這樣的談吐,真不簡單。讓這些孩子從小就學著如何有從容的態度、適當的說話音量、有教養的用語及舉止,在舉手投足間都展現出是個十足的受過教養的小紳士,是俏媽咪覺得這個學校提供的教育環境中,最為難能可貴之處。(to be continued....)



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到紐約市長家 Trick-or-Treat!

        今天,十月三十一日,不是美國的國定假日,卻是最受孩子們期待的萬聖節;而且啊,依據紐約時報的調查,萬聖節可是僅次於感恩節之後,第二名受歡迎的節日(很意外竟然前兩名裏沒有耶誕節嗎?因為耶誕節充滿宗教色彩,猶太人是不過耶誕節的;而感恩節和萬聖節就不同了,那是不論宗教信仰、種族、文化背景,都會共襄盛舉的日子喔!)俏媽咪當然不能「袖手旁觀」,一定要寫篇網誌,好好和大家分享一下萬聖節的樂趣!


照片:首先登場的是兒子今年的造型﹣時下最夯的 Angry Bird! 而且還指定一定要黃色這隻,因為這隻是只有在過關之後才會出現的。可我的疑問是:俏媽咪的家規第一條﹣No Video Game! No Computer Game! 兒子怎會知道 Angry Bird!,而且還知之甚詳?他說:媽咪,妳忘了嗎?大阿姨和二阿姨的手機裹都有Angry Bird!,暑假時她們都借我玩,而且我還幫她們過關!大姐,二姐....


照片:一直在尋找今年裝扮最棒的 Building,結果俏媽咪來個內舉不避親,我覺得我住的這棟大樓裝飾的最棒,最右邊的那個木乃伊還三不五時會發生聲音,很多小小孩看得一愣一愣的,呵呵呵!


照片:這就是那隻會說話的木乃伊,Very Spooky.......


照片:俏媽咪家一樓大廳,每一個角落都有小小的巧思喔!

        還記得以前俏媽咪一家住在 New Jersey 郊區時,每到萬聖節,是另一種玩法;因為郊區房子比較分散,孩子放學回家後,會看到不少的 Soccer Mom 開著車,一車車的載著這些小鬼頭到房子較為集中的社區要糖果。有時會看到,一打開車門,跳下來五、六個小孩,個個裝扮有趣。而街坊鄰居好似在比賽似的,總是費了許多功夫將房子前後裹外裝點的別出心裁。俏媽咪還記得以前有一戶鄰居,住著兩位老先生、老太太,他們可是每一個節日都會為房子精心打扮;有一年的萬聖節,他們找了個充氣的大巫婆,大約是真人的兩~三倍大,還請人放在屋頂,晚上可是會閃閃發光,實在堪稱一絕。真可惜,照片找不到了,否則真應該貼上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紐約市裏高樓林立,多半也只能像俏媽咪住的大樓,在大廳裹裝點一下,應應景;至於店家嘛,當然是巧妙各有不同,看看這張超級橘色的裝潢。


         Town House 的裝潢是俏媽咪最感興趣的,看看下面這幾張照片,俏媽咪的相機不夠高明,照不出房子裏紅色、綠色陰暗的燈光....,請大家自已想像一下囉。真想知道這些屋主是誰,這麼有心、又有時間,每年如此樂此不疲!





        接下來這張照片就有意思了!現任紐約市長就住在俏媽咪家附近,他是個有名的大富豪,所以當市長期間不支薪,也不住市政府提供的官邸,就住他自個兒價值不斐的 Town House。有幸與市長住在附近,當然要走到他家去拿糖果囉,不但他本人,包括他的保鑣,通通都打扮的十分好笑;只可惜俏媽咪身材太小,擠不進去,只能拍到他家的造型,還有正在拍市長的記者...


        兒子的學校每逢萬聖節,就會破例讓他們免掉了三小時的功課,放學後才可以盡情的玩;這會兒他已經到同學家開 Party 了!希望這些有趣的照片,可以讓您也感受一下這兒歡樂的氣氛,很期待明年的萬聖節,俏媽咪再為您作立即現場連線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