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體育活動在整個教育體系中,不論是對幼兒還是大學生,孩子和家長重視與參與熱衷的程度,真可以用嘆為觀止來形容。俏媽咪自己也是運動的愛好者,對於這箇中原因,實是不難理解。孩子從比賽的經驗中,享受到團體活動的樂趣;在運動的過程中,享受到發揮潛力的快感,但我想更關鍵的原因是~~They are having fun! 回家不用練習。如果大多數的父母都像阿格西的父親一樣,規定他每天放學回家得打上1500顆球的話,這肯定會立即澆熄大多數孩子對運動的熱情。
是的,人不但都有惰性,每天反覆做同一件事,這需要多麼高度的熱忱和來自旁人(尤其是父母和老師)的陪伴、支持,才可能持之以恆。更何況,音樂的學習歴程是十分孤寂的,一個人上課、一個人練琴,不像許多體育項目,總有許多隊友陪伴。因此,在陪兒子學音樂的過程中,最讓俏媽咪感到困擾的,其實是該如何讓孩子對於音樂一直保持高度的興趣和熱忱?
(照片:兒子小學二年級時參加為期短短一週的音樂夏令營,時間雖然短暫緊湊,但還是認識不少好朋友,有的至今還有聯絡喔!)
(照片:兒子小學二年級時參加為期短短一週的音樂夏令營,時間雖然短暫緊湊,但還是認識不少好朋友,有的至今還有聯絡喔!)
所幸兒子選擇的(或者說,俏媽咪和俏爹地為兒子選擇的)First Instrument -- 小提琴,俏媽咪常用 "Social Instrument" 形容它。兒子四歲時參加的音樂班,要求每位學生除了正規的 Private Lesson 之外,還必須參加 Group Lesson,三~五個年齡且程度相近的小孩一起上課,老師除了指導音樂技巧之外,還會帶著他們玩遊戲。等到孩子長大些,不少學校都有管弦樂團。總的來說,比起鋼琴,小提琴算是比較有機會和其他孩子一起 “玩”音樂,這點倒是可以為很平淡的學習過程,增添些許樂趣。
(照片:兒子小時候參加的團體班,到了萬聖節時,每位小朋友都穿上自己喜歡的“奇裝異服”,然後再正經八百的演奏。嗯!看起來又奇怪又好笑!呵呵!)
依稀記得兒子剛剛開始學小提琴時,每週有兩堂課,一堂是三十分鐘的 Private Lesson ,另一堂則是四十五分鐘的 Group Lesson,多了 Group Lesson, 讓兒子每天回家需要練習的曲目因而增加,上課時間也比較長,但他可是一點也不以苦,反而總是以充滿期待的笑容,高高興興的上課去。小學三年級時,也曾和同學組成四重奏,我們這些家長啊,真的非常努力的“促銷”自己的孩子,在附近的教堂、養老院為他們安排演出機會。看他們認真上課、練習的眼神,霎時間會忘記他們都是十歲左右的孩子;表演完了,又回復孩童的純真,在台下嬉笑、打鬧......。這些“多餘”的工夫,無非是希望在這漫漫音樂路上,激起一些小浪花,更為他留下難忘、美好的回憶。(待續)
(照片:兒子兩年前曾考進 Mannes School of Music -- Precollege,照片中為學期末的發表會)
(照片:兒子小時候參加的團體班,到了萬聖節時,每位小朋友都穿上自己喜歡的“奇裝異服”,然後再正經八百的演奏。嗯!看起來又奇怪又好笑!呵呵!)
依稀記得兒子剛剛開始學小提琴時,每週有兩堂課,一堂是三十分鐘的 Private Lesson ,另一堂則是四十五分鐘的 Group Lesson,多了 Group Lesson, 讓兒子每天回家需要練習的曲目因而增加,上課時間也比較長,但他可是一點也不以苦,反而總是以充滿期待的笑容,高高興興的上課去。小學三年級時,也曾和同學組成四重奏,我們這些家長啊,真的非常努力的“促銷”自己的孩子,在附近的教堂、養老院為他們安排演出機會。看他們認真上課、練習的眼神,霎時間會忘記他們都是十歲左右的孩子;表演完了,又回復孩童的純真,在台下嬉笑、打鬧......。這些“多餘”的工夫,無非是希望在這漫漫音樂路上,激起一些小浪花,更為他留下難忘、美好的回憶。(待續)
(照片:兒子兩年前曾考進 Mannes School of Music -- Precollege,照片中為學期末的發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