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讓俏媽咪簡單的描述一下,美國孩子大約在 Middle School 之前是過著如何的生活(不過俏媽咪必須聲明的是,我所接觸到的家庭大約都是中產階段以上,經濟能力不錯,這樣家庭裏出生長大的孩子,真的有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大多數的美國家庭,或者說得精確一點﹣美國父母,對小孩的期待,就是讓他們快樂自由的成長;這個大方向固然值得贊同,但實際作法卻有許多值得討論的地方。大部分的孩子在滿五歲時,該上幼稚園大班了,也就是到了美國義務教育的起跑點,能夠認全26個英文字母,算是程度相當好了;如果包括大小寫都可能認得,哇!會換來一陣驚呼聲!數學嘛,別急,幼稚園大班才開始從認數字教起,也就是從1數到10。或許你的直接反應是:原來俏媽咪是另一個 Tiger Mom ,才五歲嘛,急什麼呢?人生這麼長,為什麼要在槍聲響起之前就匆匆催促孩子起跑?那我們就接下去看看上了小學一年級又如何。既然幼稚園大班才開始教二十六個英文字母,到了小學一年級,絕大多數小孩無法獨立閱讀,因為大字實在認不得幾個;更不可能開始介紹加減乘除的基本數理概念了。一直到小學三、四年級,大部分旳學校功課仍然可以在五~十分鐘之內完成(當然,許多孩子從小養成磨磨蹭蹭的「好習慣」,這五分鐘的標準,不一定放諸四海皆準)。這樣鬆散富含玩樂性質的教育,好處是:孩子三點鐘放學回家後,著實有太多太多充裕的時間,再加上美國家庭中,全職媽媽的比例較台灣高出許多(這個現象倒是讓俏媽咪過著「懶散有理」的日子,不用成天面對「為什麼不出去工作」?的質疑,還有因應「不工作,書不就白念了」?的謬論),因此媽媽們每天從下午三點鐘開始「上班」(帶孩子),經濟能力較好的家庭,就會看到媽媽們帶著孩子四處參加課後活動,從音樂、舞蹈、跆拳道,還有各式各樣的體育活動,不一而足。美國人稱過著這樣「悠閒」日子、成天就是載著孩子四處「趕場」的媽咪為 ”Soccer Mom”。
(照片:星期五下課後,也讓俏媽咪當一天 Soccer Mom,我們幾位媽咪找了一位曾是美國大聯盟的球員教孩子打棒球!)
美國小學大多規模較小,一個年級若有五個班級以上(每班大約30~35名不等學生),聽到的人莫不睜大眼睛發出讚嘆聲:哇!你們那個學區可來了真多的 young families,小孩真多!但 Middle School 或 High School 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三~四所小學所涵蓋的學區會全部匯流入一所 Middle School 及一所 High School,可以想見的是,六年級新生初次進到 Middle School ,莫不像一條小金魚進入一個大池塘。(一段與主題無關的小插曲:俏媽咪突然回想起高中的新生訓練,懷著戒慎恐懼的心情到了嚮往已久的學校,當時的校長說了什麼,真的不記得了,可卻也清楚的記得她在結尾時說了一句話,意思大約是:我知道在座的每一位,在國中時期都是學校裹的佼佼者;但從現在開始,妳們進入到一個更大的池塘,裏頭每一條小金魚都是個中好手,要常懷著謙卑的心情,才能站得更挺、看得更遠。)
(照片:很幸運的,那天我們順利的租到中央公園的棒球場,天氣不冷不熱,這些小男生在聽教練講解示範,可專心咧!)
輕輕鬆鬆的結束了小學,也就代表好日子過完了,進到 Middle School 之後,那可是 totally different story !為了避免孩子適應不良,如果有幸身處教學資源較豐富的學校(說得白話一點,就是當地教育經費充足)或者認真教學的好老師,多會在五年級時為學生做好準備;而所謂的「準備」,包括每天有比較多的回家作業、課程設計也會包含學生應獨立完成一個 Project ,不論是社會科學或自然科學的實驗報告等。儘管如此,適應不良的情形還是時有所聞。所以,小學和中學之間有斷層及銜接不上的問題,還真不是台灣的特產。近幾年來,美國大學入學考試 SAT 履創新低,證明這些年來,美國教育當局所提倡的 “No Child Left Behind” 絲毫不見成效;我家少爺還不到上高中、大學的年紀,俏媽咪所知有限,不敢在此大發謬論,但小學教育沒有為孩子打好基礎,是否為孩子日後學習成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希望有一天能找出答案。
常聽教育達人們提倡「啟發式教學」,又回想起四千年前孔老夫子就已經悟出「因材施教」的道理,俏媽咪依照這些聖賢達人的理念,回過頭來對照美國教育的現況,十分不解的是:為什麼這麼低估孩子的潛力?而這也是俏媽咪旳「主要論點」(一場精彩的辯論、一篇好的論文,都要有主要論點﹣Main Issue,那「低估孩子的潛力」應該就是俏媽咪的主要論點囉)。俏媽咪從不認同填壓式的教學,那種一言堂式的教學,回家將課本內的每個字記清楚就可以拿高分的年代,早已經是過去式了;更無法理解為什麼在學校裏認真地學習了六、七個鐘頭之後,還得帶著一大堆作業回家?教育絕對不是用反覆練習所堆砌出來的。但這倒也並不意味著應該將這樣的反彈往另一方向推到極致,那就真的變成了在美國,大多數孩子在進入中學之前,是生長在零期待,或至少是期待甚低的環境,體育活動大約是唯一會讓孩子專心一意,甚至產生競爭心理的時候(別誤會喔,俏媽咪絕對是體育活動的擁護者,而且這絕對也是教育體系裏重要的一環)。再加上美國教育裹,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及肯定自我,是一項重要的教育指標,肯定每個孩子存在的自我價值固然是正確的,但過度的肯定只會讓孩子迷失在自我膨脹裹,有時反而讓他們喪失繼續進步與學習的意願。如果「啟發式教學」是大家都認同的正確方向,那麼學校所提供的學習環境,應該是儘可能的當個 Feeder ,大量提供各種知識,讓孩子依照自已的能力吸收學習,不是強行灌輸或者填壓式的要求每個孩子都必須依照一定的進度學習,而應該像個精彩絕倫的寶庫一般,想要學習更多的孩子,永遠都可以從中挖掘到更多的寶藏!但很可惜的是,在美國的小學教育裏,我們看不到這一點。
很理想化嗎?俏媽咪倒不覺得這個目標是純粹烏托邦式的幻影,至少不少私立學校做得到,這表示如果「教育」能受到政府真正的重視,多些經費與資源,這絕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夢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