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媽咪喜歡讀字典,雖有人說,天下文章一大抄,但抄來抄去,總還是會發現有些心思獨俱的詮釋。可有趣的是,俏媽咪翻了許多紙本或線上字典,沒有任何一本字典為 “Education” 寫下發人深省的定義或詮釋,大部分的定義說明都只是牽扯到School “the field of study that deals mainly with the method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schools” ,呵呵,這種定義寫了等於沒寫,但也由是可見,”Education” 這個字有多深奧!雖說「教育」不是只在學校中進行,當然更不可能就在學校中完成,但「學校」仍然是教育的主要核心,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及「可以」期待學校提供什麼樣的教育內容和環境呢?學校教育的目的或目標又在哪裏?為人父母者又適當放多少的期待在下一代身上?俏媽咪相信,這個問題至今無解,或者答案絕對是因人而異,同時也讓俏媽咪思考了十二個年頭,直到現在,答案仍在尋覓中。
(照片:趁著天氣好,兒子在星期天午后,和同學一起到中央公園打球)
在兒子上小學之前,俏媽咪壓根沒想過將孩子往私立學校送,一來俏媽咪自個兒從小到大,從沒上過私立學校,還不是一樣「出類拔萃」(意思就是說,一樣活得很自在,別多想了,呵呵),沒必要花這麼大筆的銀子;二來更現實的問題是,紐約的私立學校,真不是有錢就進得去,更何況除了帳面上的學費之外,還有大大小小各種名目的捐款、募款餐會、雞尾酒會、甚至校外教學、海外遊學營等費用,像個深不見底的無底洞;再加上老是和有錢人家的小孩生活在一起,不一定對孩子有絕對正面的影響,不是有句俗話說:「男孩要窮著養」,他才會有力爭上游的動力嗎?!所以呢,還是當個「平凡人」好了。但住到好學區是絕對有必要的,「好學區」之於俏媽咪的意義是:比較好的社區環境與資源。孟母三遷的故事(年紀越大,越喜歡引用這些老故事或者精典名句)真有它的道理,有個好鄰居、好的社區環境,對小孩的影響絕對是正面的,一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可以簡單的道盡一切,同時,俏媽咪自個兒住起來也比較舒服自在嘛。而在美國,學區的好壞其實是依照當地公立高中的排名來判別的,如果公立高中學生素質不錯,大學的入學率及SAT的成績斐然,表示住在這兒的家長普遍比較關心孩子,家長的教育程度及收入水準通常相對的也較高,自然帶動了整個社區的素質和形象。孩子在小學五年級之前,真的就如同我們從媒體那兒了解的一樣,在學校的時間相當有限,回家之後,誰家的孩子不在後院和鄰居小孩玩在一塊,妳當然希望孩子不論在學校、在家裏,都有個好玩伴、好朋友,互相學習,一起長大。於是,當你買房子的時候,選學區就等於在挑鄰居,即使是像俏媽咪一樣後來誤打誤撞的,仍然把小孩送進了私立學校,還是享受到住在好學區的優惠,倒從不曾覺得當初那麼千挑萬選的,有些多此一舉。
(照片:兒子和同學們打球,旁邊有人表演爵士樂,這是俏媽咪覺得中央公園裏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於是俏媽咪就悠悠哉哉的坐在那兒欣賞音樂囉!)
話說經過貨比三家不吃虧,終於選定了俏媽咪心目中理想的學區、買了夢寐以求帶有前庭後院和紅牆綠瓦的房子,兒子也進了當地有口皆碑的幼稚園,總算有種 settle down 的感覺。但為何後來又將心一横,把兒子往私立學校送,自個兒每天看緊荷包過日子呢?希望妳會有興趣聽俏媽咪的心路歴程,同時更希望妳不會對俏媽咪嫌東嫌西的挑剔個性感到反感才好。(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